川剧转身段走向大市场
2014-07-24 14:08:49 | 原作者:徐小嘉 | 来自:徐小嘉 | 点击量:
摘要:一个平台,一张镜子的两面,一边是川剧名角李科在开包公脸,一边是美国游客在体验川剧花旦妆。(余坪 摄)锦里的川剧小剧场座无虚席。(余...
一个平台,一张镜子的两面,一边是川剧名角李科在开包公脸,一边是美国游客在体验川剧花旦妆。(余坪 摄)
锦里的川剧小剧场座无虚席。(余坪 摄)
盛夏七月,成都窄巷子仅300米左右的一段路上,隔街相对的四家茶社、酒楼,川剧锣鼓、唱腔和喝彩声,毗邻的宽巷子、井巷子都能听见。锦里一条街三家茶社、酒楼的川剧折子戏、变脸、吐火,一场接一场。市区内不少宾馆、茶社、酒楼,伴餐都有川剧表演。“川剧靠什么振兴?拨款?养人?坐等观众?都不得行。”在两种体制下演了42年川剧的名丑、蜀风雅韵艺术总监兰家富只信市场。“1999年开始,我把《滚灯》演进民营的蜀风雅韵,戏越演越精,巴巴掌越来越响。逢年过节连连加场,观众累计已近300万。让观众换种方式看戏,你就要为观众上演他看得兴奋而不可能打瞌睡的戏。”
窄巷子里的蜀韵园,遇周末演七场。负责演艺的小张说:“在这里演出川剧,根本不用事先联系旅行社带人来。人潮如织的游客走过,常常会即兴增加一项内容:休息、喝茶、看戏。而在这个极具川味氛围的地方,川剧比其他文化项目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家满座看那家,有时家家都在卖站票。”“如今川剧观众大部分在景区,边游边看,时间有限。如何让游客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准确解读和接受川剧文化的经典,又如何面对主要观众是年轻人而不是老年人,很考手艺。”在窄巷子演《白蛇传》扮艄公的杜光荣,巧妙运用画外音简化了白蛇与许仙婚礼的场面,节省了观看时间。并在串词中融入“高富帅”、“白富美”等时尚语言,迅速拉近了现代观众与历史川剧的距离。兰家富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一定要在不伤其精髓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现代观众的接受心理和习惯,接受是建立在看懂基础上的。”
今夏,川剧衍生旅游项目集川剧化妆、表演、摄影于一体的深度体验特别火。一级演员刘燕认为,置身市场就不能端架子,要尽其所能去服务。她每天在蜀风雅韵提前化妆,忙着为参与川剧深度体验的海内外游客化妆、排练动作,协助他们拍照。许多演员都是游客的化妆师,也都是他们体验川剧表演的导演。
大剧院之外的川剧市场,使原本发端于民间的川剧又在表演形式上呈现出向民间回归的趋势。兰家富认为。这种回归又在本质上区别于草台班子低质量的演出,它需要有很高的艺术质量作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