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归河 将在诗中永生
23日,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流沙河在蓉去世。昨日的成都阴雨绵绵,仿佛正悄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愁绪。记者来到流沙河生前居住的小区,他的灵堂已经搭建好了。为了让更多亲友和读者吊唁流沙河,这里也对公众开放,流沙河女儿余蝉介绍,“除了父亲的亲戚朋友,今天也有不少读者前来吊唁,甚至还有省外、坐飞机前来的。我们也综合了大家的意见,这里将向公众开放到26日晚。”据悉,流沙河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已经定于11月27日星期三上午9点,在成都东郊殡仪馆举行。
前来吊唁的人来自全国各地
著名作家马识途送来花圈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名士公馆,这里正在搭建灵堂。刚走进小区,记者就遇到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编辑王其进,冒着细雨而来的他神情悲伤。王其进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是流沙河的读者,因为工作的关系他还参与了今年5月出版的《流沙河诗存》的编辑工作。王其进介绍,“那时他身体已经不太好了,还签了50本书。”流沙河专门为这本书设计了书签。王其进介绍,流沙河精心剪裁出的一张留言条,上面用繁体字注明:“书签做这样宽这样长。”落款:流沙河希望。“我们虽然私交不多,但我非常敬佩他,还一直计划等他身体好些再去拜访他,没想到如今已是永别。”
记者看到,这里的布置非常朴素,灵堂正中悬挂的照片是流沙河78岁一次讲学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上的他坐于书桌旁,正神采奕奕地讲说着什么。遗照两侧的挽联上联:讲易论庄解字绎经身无曲学难阿世,下联:吟草咏木说诗隔海笔有孤怀自入霄。“挽联是总结他的著作、成就和一生所做之事。”流沙河挚友江公举介绍。这副挽联是由他构思,书法家乐林所书。灵堂内,还有流沙河好友们书写的多副挽联。
随着灵堂搭建完成,前来吊唁流沙河的人越来越多。流沙河的夫人吴茂华女士忙着接待前来吊唁的亲人朋友,她看起来非常憔悴、双眼通红,用微弱的声音和亲朋商量,如何处理先生的后事。下午时分,这里已经摆满了花圈,著名作家马识途所赠花圈也已送到灵堂门外。
老友忆流沙河:
在学生时代他就显露了不凡的文学底蕴
昨日,流沙河的老友们冒着寒冬前来吊唁。89岁的方赫是流沙河的老同学,今年9月,两人才同时获得了中国作协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70年荣誉证书”,褒扬老一辈作家为新中国文学事业建立的功绩。
方赫介绍,在1947年到1948年,他就读于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流沙河同班。因为都热爱文学,两个人从那时起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回忆,在学生时代,流沙河就显露了自己不凡的文学底蕴。在当时学校创办有《省一周报》,流沙河常在上面发表诗歌、小品。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小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东西,行文简洁而又诙谐有趣。“你能明显感觉他有很强的求知欲,那个时候,他看了很多课外书,包括对文字的研究书籍,也都会看。”
后来,方赫转学去了别的学校,但却一直和流沙河保持联系。工作后,流沙河有一段时间去了《星星》诗刊,方赫就待在了《草原》当编辑,两人又成了同事。流沙河一生朴素,1956年,在去北京参加中国青年文艺工作者大会后,他写信给方赫说:“我在北京奢侈了一把,买了一只手表。”
成都作家李书崇向记者讲起他敬佩的这位老人家。“我与老先生相识在上世纪80年代。在大约20年前,我就与老先生讨论过生死这个大问题,他对我说,‘如果有幸不死于横祸,能享尽天年,我愿意在僻静处,不痛苦,不恐惧,不怨恨,自然死去。’”流沙河的侄女张青向记者展示多年前流沙河送给她的诗《无题》,“今天当我再读它时,不禁泪流满面。诗中写‘濯沧浪水,观灿烂星,行方正事,著潇洒文’,他不仅是一位爱我的长辈,也是人生之路上的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