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未来 音乐为媒 发展成都“音乐+”产业
微影资本创始合伙人唐肖明投资文化产业10多年,基金管理规模在60亿元,经典投资案例里有现在风头正盛的开心麻花、专门做民谣音乐和民谣音乐节的十三月文化,专门做潮流电音的麦芽文化等等,“我们所追求的对象,就是音乐为核心要素的多元业态融合。我们寻找着下一个爆发增长点的机会。”投资投的是趋势与未来,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成都。和唐肖明抱有的热切初衷一样,昨日下午,在东郊记忆音乐公园举行的“音城会”上,嘉宾围绕“音乐产业的未来”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对成都音乐消费市场的未来寄予厚望。
整合各方力量发展音乐产业
“我特别赞赏成都市政府对音乐产业的鼓励和发展。在音乐产业处于产业转化的关键期,在音乐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换代的风口即将到来的时候,由地方政府站出来,凭借自身的历史文化和产业氛围的积淀,以资本的手段,以政府综合的手段,鼓励音乐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唐肖明透露,他在成都关注的几大方向,比如现场娱乐、多种音乐节、舞台剧、音乐剧、话剧等等;还有音乐+旅游,正在寻找音乐城市、音乐小镇的优秀案例。
他尤其看好音乐行业对旅游产业的拉动效果,并举了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乌镇戏剧节。从江南古镇到世界品牌,从文化演艺+旅游,到发展成为一个举办互联网大会的音乐文化+旅游的一个名片和地标,乌镇戏剧节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我们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配合政府整合产业聚集的力量,在成都制造出同等规模的产业,这是我们的愿景与希望。”
音乐从业者大量来蓉
“成都不但有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东郊记忆,还聚集了咪咕音乐等知名企业,因此,现在有很多来蓉的音乐人,不只是歌手,还有创作者以及录音师等从事音乐产业的年轻人在成都落户。”中国展泰国际创始人赖姮坌表示。在她看来成都音乐产业的发展还将加速,“成都的音乐产业链逐渐完善,为所有爱好音乐的人提供了培养沃土。成都是一个走向世界的音乐中心。”2004年赖姮坌在成都创办了第一个流行音乐电台,邀请了很多流行音乐艺人前来。“流行音乐一直是我在成都立足的标签。从2004年到现在,我看到流行音乐在成都飞跃成长,不同类型的音乐人和演出都会来到成都。成都人的音乐素质非常高,对每一次演出都给予非常大的支持,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文艺音乐、民族音乐都可以在成都落地,让大家一起欣赏。”作曲家和古筝表演艺术家王萌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她将把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古筝演出作品带到成都,让观众感受传统与现代音乐融合的魅力。
音乐领域的专业推手机会巨大
2018年,中国音数协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成都办公室正式落地东郊记忆园区。音乐人洪启担任该办公室的负责人。昨日,洪启笑言他是半个东道主。“现在从音乐人到音乐机构,都在抢占成都这个‘音乐码头’。”洪启告诉记者,去年他在成都驻扎了一年,接待了国内80%的唱片公司。成都丰沃的音乐资源吸引到了包括摩登天空这样的唱片公司,迷笛音乐节这样的知名音乐节纷至沓来。他认为,说到中国音乐氛围最好的城市,除了北京就是成都了。比如成都的街头艺人遍布全市各个角落,这是一股很强大的音乐储备力量。“说不定下一个赵雷就会在成都的街头艺人中产生。”
洪启认为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舒适的“慢生活”环境,良好的音乐生态以及政府对音乐的扶持力度,都是成都吸引音乐人及音乐机构的强大音乐磁场。如何让成都的音乐产业发展更进一步,他建议道,成都还需要有音乐领域的专业推手,从音乐产业这个方面对音乐资源进行整合。此外,成都还需要搭建更多政府与音乐人之间沟通的平台,让成都的音乐产业更加良性快速地发展。
本报记者 陈蕙茹 王嘉 李雪艳 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