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2017成都首届国际诗歌周” 中外诗人探讨“城市与诗”

来源:成都日报 2017-09-16

“2017成都首届国际诗歌周”举办主题座谈 中外诗人探讨“城市与诗”
一座诗歌土壤丰厚的城市 是富有创造力的好地方



中外诗人齐聚一堂,探讨“城市与诗”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诗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昨日,在“2017成都首届国际诗歌周”主题座谈上,近百位中外诗人围绕“现实和想象当中的城市与诗”展开探讨,从不同角度阐述诗歌与城市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诗人阿米尔·奥尔还把自己刚刚出版的诗集《时间博物馆》中文版带到主题座谈,并和大家分享他与“诗歌之城”成都的不解之缘。阿米尔·奥尔表示:“一座诗歌土壤丰厚的城市,是富有创造力的好地方。成都是中国的诗歌重镇,我热爱这座城市!”

      以色列诗人阿米尔·奥尔:“我对‘诗歌之城’成都向往已久”

      昨日主题座谈上,阿米尔·奥尔身穿一件深色衬衣亮相,显得格外精神。“这是我刚刚出版的诗集《时间博物馆》中文版,很高兴能够在‘诗歌之城’成都与大家分享这部作品。”阿米尔·奥尔说,成都是他向往已久的“诗歌之城”,而让他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的人,正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原来,早在2014年的一次诗歌节上,吉狄马加与阿米尔·奥尔相识,两人因为诗歌而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吉狄马加还热心地把阿米尔·奥尔的作品介绍给出版社,促成了诗集《时间博物馆》中文版出版。

      谈到此次主题座谈,阿米尔·奥尔表示,此次主题座谈让诗人们用想象和审美来讨论城市与诗歌的关系,很有远见卓识。“诗歌创作离不开生活,需要诗人有一颗充满向往和求索的心。一座诗歌土壤丰厚的城市,是富有创造力的好地方。成都是中国的诗歌重镇,我热爱这座城市!”阿米尔·奥尔说。

      美国女诗人徐贞敏:“成都让我有幸成为诗人”

      “如果不是成都的缘故,我可能不会成为一个诗人,或者说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双语诗人。”昨日主题座谈会上,美国诗人徐贞敏用一篇名为《成都,成都》的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成都的感激之情。“在我来成都前,我就知道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诗歌之城’。”徐贞敏介绍说,1994年,她第一次来到成都后,就去拜谒了望江楼公园里的薛涛像,“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朋友的引荐下,徐贞敏还在成都见到了著名诗人翟永明等。那段时间,徐贞敏与他们吟诗作对,畅谈希望和梦想,她心中的诗人梦也燃烧了起来。“结识翟永明后,我就问自己,我可以像她一样成为诗人吗?”徐贞敏回忆道,她曾向翟永明表达了自己想做诗人的梦想,翟永明鼓励她说:“将自己的梦想写下来,你就已经是一位诗人了。”

      在这些诗人朋友的鼓舞下,徐贞敏终于出版了自己的诗作,走上了诗人的道路。让人惊喜的是,从以前只能用英文写诗,到现在双语写诗,徐贞敏甚至还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化用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值得一提的是,徐贞敏还将中国“诗圣”杜甫,以及吉狄马加、翟永明等人的诗作翻译到美国,让更多美国人认识和了解成都这座“诗歌之城”。徐贞敏说:“成都犹如一个诗歌天堂,我在这里总能获取精神力量。”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诗歌给城市注入精神和气质”

      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精神和气质?昨日主题座谈会上,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用一首诗生动地展现了当下的一种生活状态,“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诗,题目是‘生活’,内容是‘网’。如今,也许我们用这样一首诗,题目是“网络”,内容是“生活”,可以来描绘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很多人把生活搬到了网络上,似乎辜负了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城市在空间上把人们聚拢在一起,却又在某种程度上隔离开人们的心灵,这时候,诗歌就成了一座心灵的沟通之桥。”著名诗人、《世界文学》杂志主编高兴表示,身居城市,有些人难免会感到孤独,而诗歌却会在这些人孤独之时伸出援手,“诗歌可以成为人类心灵的另一番天地,丰富并充实人们的生活。”

      提及城市与诗歌的关系,吉狄马加表示,相对于时间和空间,诗歌更重要的是给城市注入了一种精神和气质。吉狄马加说,诗歌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和城市的关系非常密切。吉狄马加说:“我们在成都可以看到,诗歌在当下的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历史上著名诗人的生活地或者死亡地,都是现代人喜欢去探访的地方,比如我去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就会去博尔赫斯的故居,会去找寻他的足迹。同样,游客来成都也一定不会错过杜甫草堂。”

      本报记者 李雪艳 摄影 谢明刚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