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画家”黄宗贤 绘出油画的中国意境
他在艺术圈内广为人知,却被戏称为“隐身画家”;他的作品大都为油画,却具有“中国画的意境与空灵”……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的“标签”,看起来有些矛盾。近日,“心象天放——黄宗贤绘画作品展”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举行,展出其风景、静物、人物等近百幅油画作品。
在艺术圈内,黄宗贤更多以学者身份知名,尤其在美术史领域著述颇丰,包括《大忧患时代的抉择——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中国美术史纲要》《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佛陀世界》等。而在川大,黄宗贤还承担了艺术美学、中国美术史、艺术史研究方法论等课程的教学。
而在文艺评论领域,黄宗贤也常有犀利之语。“文艺评论不是唱赞歌,评论家也不是‘抬轿子的人’。如果失去立场和价值准则,很难让自己的评论达到客观。”他认为,20世纪图像学、文化研究、新艺术史等理论发展,将文艺作品和文化现象置入广阔的文化语境中解读,从而生发出更多的意义。“不过从事文艺评论,首先要对作品有深度的认识和体验,如果连小说文本都不阅读,对音乐、美术的艺术语言都不了解,只能从理论到理论空谈。”
学者身份很大程度上掩盖了黄宗贤的另一面。他的同事吴永强透露,多年来,黄宗贤把绘画当成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闲方式。“十九世纪末,法国画家卢梭曾因利用业余时间作画而被称为‘星期天画家’。宗贤先生也是这样一位‘星期天画家’,他的画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其实,早年在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大学前身之一),黄宗贤就曾攻读油画专业,并接受过系统的书法与中国画训练。作为恢复高考后首批美术类大学生,西南地区的风景一直是其艺术视野中的主要目标。不过,他并没有像同期的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等人那样迷恋于表现乡土、伤感与记忆,而是描绘了一种“清风徐来”的人文意象。“终于能以‘心象天放’这个展览作为契机,请这位‘隐身’的艺术家现身了。”策展人彭肜说。
尽管采用了油画这种西方艺术形式,黄宗贤的作品却给人一种欣赏中国画的“错觉”。例如,《村舍》色彩清新明快,有一种淡淡的水墨韵律;《涂鸦》虚实相生,将近景的植物与远景的群山巧妙融合,表现出一种中国化的田园情趣。“通过色彩透视、色彩的渐变与对比,黄宗贤描绘了烟岚云雾、氤氲润泽的风景气象。这种写意般的笔触和抒情化的色彩,将中国画的意境与空灵表现到油画创作之中。”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本次展览特邀批评赵成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