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湄公河行动》票房一路逆袭,不仅赢得好口碑,还再次为主旋律电影正名,成为低迷影市的一大亮点。截至昨日,该片票房已达7.75亿元,在同档期所有电影中独占鳌头,并有望打破徐克《智取威虎山3D》创造的主旋律电影票房纪录,为新型主旋律商业大片提供一个新样本。《人民日报》日前也为这部诚意之作撰文,“类似这样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电影,应该成为一种主流。这样的主流叫好,不单单是价值观意义上的主流,而且也应是市场层面的主流。”
2亿元投资 按商业大片拍摄
《湄公河行动》改编自5年前的“‘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还原了中国警方深入金三角地区调查,首次境外执法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有据可考。据了解,将这一重大案件题材搬上银幕,中影曾提出投资5000万元,然而博纳影业提出的“2亿元投资,按商业大片拍摄”方案,最终获得公安部青睐。2014年,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3D》票房突破8亿元,成为国内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主旋律影片。《湄公河行动》让“主旋律商业大片”的尝试再往前迈进一步,这离不开相关主管部门的开放合作。
时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组长刘跃进担任《湄公河行动》总顾问,公安部也对影片拍摄给予大力支持;影片中多个“第一次”也与公安部的意见密切相关。相关主管部门的开放姿态,也让创作者拿到第一手资料:在昆明审判毒枭糯康的法庭现场,博纳影业直接带去导演和编剧,记录了宣判糯康及其团伙的全过程,创作小组同时还整理了所有参与案件人员的访谈。据了解,影片剧本筹备3年多,拍摄7个月,仅外景拍摄就用了6个月。其间,博纳影业曾向公安部提交了20多个版本的剧本。片中,抓捕小队向观众展现了各种高科技设备细节:战术靴、护膝、各种手雷、烟幕弹、闪光弹道具、碳纤维手套、微型无人机、侦察武装机器人等,让影迷和军事迷大开眼界。
以情动人 打破脸谱化警察形象
《湄公河行动》之所以好看,离不开悬疑、动作等商业片元素,但更重要的是,影片打破了以往脸谱化的警察形象,塑造了观众能够为之同情心痛,为之感动鼓舞的角色。“正三观,反毒品,逆流而上,不畏艰险,敢于牺牲,只为保护该保护的人。”这样的艺术表达,赢得观众在价值观和情感上的认同。
导演林超贤表示,拍这部影片,有两件事是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做到的:一件是各方全力配合再现当年那场大案侦破全过程,另一件就是要展现缉毒警察不为人知的感情世界。观众看了这部电影,能够清晰感受到缉毒警察的牺牲和奉献:他们要长期隐藏自己的身份,接受采访也不能露面,稍有不慎,自己的家人就会被毒贩报复……他们中很多人是孝顺的儿子,是慈爱的父母,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每天奋战在一线,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远离毒品,活在阳光下。影片热映后引发各种讨论,很多人因此在社交平台上表达对缉毒警察的敬意。林超贤还表示,以往的动作片、警匪片,最后的结局大多是你死我活,但《湄公河行动》不是,“我想让观众为我们的缉毒警感到骄傲,也想让警察们知道,他们的付出是有意义的,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
优秀主旋律电影 既赢得市场又赢得观众
对于影片票房大卖,监制黄建新表示:“《湄公河行动》取得的成绩也在提醒我们电影人,未来,要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创作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作品,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交出更多令观众满意的答卷。”对于《湄公河行动》的票房逆袭,《人民日报》也撰文叫好,提出《湄公河行动》想要诉说的故事、想要传递的价值,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正能量、主旋律。“《湄公河行动》涵盖了悬疑、探案、动作等诸多元素,紧凑的情节、精彩的打斗让人眼前一亮。这些都说明,要传递我们的价值、传播我们的思想,需要有好的故事做载体、好的形式做支撑。类似这样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电影,应该成为一种主流。这样的主流,不单单是价值观意义上的主流,而且也应是市场层面的主流。”《湄公河行动》不仅赢得了市场,还赢得了观众,这为电影人今后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主流价值观,提供了很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