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第九届曲艺牡丹奖长治赛区评委谈曲艺发展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6-09-02
时间:2016年09月0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马李文博

有亮点,也有点“残酷”

——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长治赛区评委谈曲艺发展

  8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曲协、山西省文联、长治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长治赛区比赛结束,在33个节目里角逐出了获得牡丹奖提名的节目和个人。本届牡丹奖是曲艺界严格落实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各项要求之后的第一次评奖,获奖名额大大缩减,使得在评委眼中伯仲之间的作品相互竞争十分激烈。长治赛区为北方鼓曲唱曲类赛区,评委会由王汝刚、李时成、郭刚、黄群、王毅、武利平、种玉杰、王喆、蔡建民九位专家组成,评委最为关心的是曲艺当下的生态和未来的发展,他们对这届牡丹奖的评价是:有亮点,也有点“残酷”。

  两大关注:新人、小曲种

  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长治赛区评委们一致把目光投向舞台上的新人。当山东琴书《曹鼐不可》表演时,台下的评委、国家一级演员王喆掠过一丝感动,她说:“首先这个作品很丰满,给演员提供了很好的表演空间。饰演女贼的宋攀攀参加新人奖角逐,而在她的旁边,杨珀是获得过牡丹奖的老演员,和宋攀攀配戏的男演员、伴奏都是经验丰富的。这是团队的凝聚力,一方面大家发挥舞台各种因素一起表现这个作品;另一方面大伙扶持这个年轻人,把年轻演员托起来。所以,年轻人需要好的作品和好的平台进行传帮带,才有利于曲艺以后的发展。”

  此次长治赛区共有八人角逐新人奖,也有往届参加过新人奖评选的演员这次来竞争节目奖和表演奖,呈现了一派递接发展的景象。通过比赛,中国曲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黄群发现,以往曲艺界是在牡丹奖的平台选拔和发现有培养前途的演员新苗和作品,这一届却有不少新人和节目出自中国曲协过去两年主办的一些主题活动,包括各类展演展示、包公杯、西岗杯等。他认为,培养曲艺新人的功夫下在平时绝对是值得的。

  除了新人,小曲种的节目代表了地方曲艺的发展态势,评委同样投之以注目。本届牡丹奖参赛节目除了省区市、专业院团的报送,还有来自各地“中国曲艺之乡”的推荐,拓宽了曲艺交流展示的渠道。中国曲协副主席王汝刚表示,“我们不强求体制内,体制外团体、个人都欢迎。门槛放低了,只要健康、没有政治问题的节目都可以参加,放下身段服务文艺界、服务大众。”“这些作品都是有生活的、接地气的。这个舞台就是试金石,一定是有生活基础的作品才会受老百姓喜爱。”黄群说。

  曲艺被称作文艺的轻骑兵,无论是民生还是文艺的新动向很快就会以当地的曲种表现出来。内蒙古文联副主席武利平兼擅曲艺和戏曲,对能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两大艺术门类他都有发言权,“一个地方有地方戏、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什么最贴近老百姓,什么能最快捷地传递一个地域的文化?就是曲艺。”当越是基层、越是小曲种的时候,它们更新的观念就越强烈,挖掘新作品的需求和展示新的态度的欲望也越强。武利平觉得,小曲种处在劣势,不拼搏很快就消亡了。而大城市的曲艺演出多、眼光高,创作欲望可能不如底层的曲种。

  对于小曲种的优良之作,评委们掩饰不住喜爱之情,每个评委都向记者提到了长治本地的潞安大鼓《一个都不许死》。这个作品主题思想鲜明,又有浓郁的地方味道,然而评委们给它提的意见和建议也是最多。王汝刚就提出了矛盾设置在谁的身上、事件的合情合理等问题,他解释说:“这个作品还有提高空间,一个好作品只有不断地打磨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会成为精品。”黄群关注《一个都不许死》很长时间了,前后看了三遍,他说每次看过后都有修改,都有进步。像这样,评委共同帮助一个作品提高的情况在评委会上时常发生,说明成为曲艺经典而继续流传要追求的就是“听不腻”,且赛后还要不断锤炼而非束之高阁。

  原汁原味好还是改变好?

  曲艺动什么不动什么,可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此次长治分赛区评委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就是要坚持曲种本质的东西。王喆认为,传统的唱段要把曲种的味道传递出来,传承它的精髓,河南坠子就突出坠胡,京韵大鼓、三弦书就突出三弦。黄群说:“一些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对曲种的把握还是不太准确,要把握曲种的特色,要符合曲种的本体特征。”立足于曲种本真,并不代表失去个人风格,武利平说:“曲艺都是以人呈现的,要看个人的魅力,一个曲种八人唱八种风格,要看他怎么去呈现他自己的风格。”

  关于曲艺如何健康地在传承中革新,武利平认为,专家和从业人员首先要牢牢记住“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三个追问。他说:“你是谁?你要让曲艺存在,你要让曲种传承。为了谁?为了国家、为了整体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为了观众,观众有农村的、城市的,有老年的、年轻的,有有文化的、为了解渴的。曲艺需要常态化的土壤,哪怕只有老年观众认可,你也要保持。经常有一些地方曲种,为了让人听懂,都改成普通话,就完全把原本的失去了。应该首先是满足曲种当地的人,让他们看了特别过瘾。恰恰有一些人‘端着金碗讨饭吃’,他弄不清楚国家扶持的地方曲艺是什么。所以,传承要清醒,而不是急功近利地考虑‘我要干嘛’。依靠谁?依靠科学论证和对艺术敬畏的态度,和为此付出的一批人。一旦在‘为了谁’的问题上搞错,就容易把作品的方向搞错。”武利平强调,全国性的赛事主要是以高质量艺术作品来呈现的,而不是跟风之作。

  节目一上台,评委看什么?

  许多把“改革”放在前面的节目,貌似非常红火,却往往是创作者和观众都不识曲艺的庐山真面目。那么专家评委到底关注节目的哪些方面,在他们眼里什么样的节目才是好节目呢?事实上,演员着装是否得体,状态是否饱满,过渡是否流畅,伴奏配合是否默契,舞台从内容到形式的每一个环节被评委尽收眼底。王喆是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上届还在比赛,这届就转变为评委,她发现不少台上的表演者难以察觉的问题。王喆提醒参赛者,曲艺的舞台不能太花哨,否则会令观众分神,就把曲艺的特色弱化掉了。她指出:“曲艺的精髓在于说故事人的专注和投入,讲究演员在舞台上把控全场的能力,上台就要带‘台缘儿’。观众能看出来演员是真的觉得讲的事情有意思还是在‘咯吱人’。悲情戏也一样,演员不能是在唱词,不能和观众隔着一层,否则观众不知道演员为何要如此。”所以,表演奖强调的是真听、真看、真感受。一些节目为了和以前不一样,以为将舞台丰富了、使用伴舞烘托气氛,评委却看出舞台效果不遂人愿。黄群对LED屏的使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为太想表达这段历史,一些节目用大屏幕图解历史,科技手段与曲艺脱节,破坏了曲艺本质的特色。”

  武利平说,他看节目首先要听的就是曲种类别的魅力,听河南坠子要能联想到河南人说话、举止、大碗烩面,听天津的则要力求嗅出虾酱味。此次比赛北京、天津带来的传统唱段,能勾起他对儿时、对名家名曲的怀念。同时他也喜欢老曲新词,能让观众更多地融入。他对节目更高层次的要求是能不能很准确地呈现艺术,能不能给他高精尖的感受。评委们一致认为,《曹鼐不可》在艺术性上就有所建树,它的情绪转换流畅,使人觉得生活中就是这样,没有喊口号。同时为官自律的主题符合当下社会的潮流,给人以教育。对于内容,王汝刚认为:“曲艺不应一味迎合观众的口味,而应该引导观众的口味,这样才能出精品。曲艺是大家都看得懂的,但通俗不代表低俗。”他比较喜欢长子鼓书《山西面食》,“炎黄子孙一直是靠饮食文化维持着生存,所以在我们的传统中饮食文化非常重要。山西面食的这么多做法,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说。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