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第一人刘慈欣:不只输出传统文化 中国人也能想象未来
有科幻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8月21日在美国张榜。32岁清华美女博士、中国科幻女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Folding Beijing)获得2016 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也是继刘慈欣之后,又一位中国科幻作家获得雨果奖。消息传来,刘慈欣正在上海举行读者见面会,亦师亦友的他第一时间表示了祝贺。
从《三体》到《北京折叠》,华语科幻作家接连摘取雨果奖,这让国内科幻迷萌生了一种华语科幻傲然崛起之感。果真如此吗?刘慈欣认为,华语科幻近年受到国外科幻同行关注,有国力增强而对应中国科幻文学存在感愈强的客观原因,但他也冷静地指出了中国科幻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读者少、市场小,中国科幻文学整体上依然小众和冷门,“这种状况如果不在根本上有大的改变的话,获奖的意义也较为有限。”
点\赞
她给科幻洒上了诗意的阳光
怎么看待郝景芳的科幻作品?“她的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写得很好,跟她其他的科幻作品都不一样。”刘慈欣称赞道,“我一直很喜欢郝景芳的作品,感觉她的作品和其他的科幻作品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她把我们主流的科幻题材,常见的科幻题材洒上了一层很诗意的阳光。她的作品在我们主流科幻题材中,表现出了一种诗意,这种诗意让人感觉到既有很古典的味道,也有很现代、很前卫的感觉。”
不为人知的是,郝景芳曾在2002年荣获过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但是她并不像新概念的大部分作家那样关注青春与疼痛,而是从一开始就关注科幻题材。曾有同学说,以为郝景芳会凭借着新概念作文一等奖的美誉保送到北大中文系,但她后来却考到了清华物理系。
不过,在学霸成林的清华,郝景芳几为“学渣”,她甚至怀疑自己“智商有限”。而后的科幻创作也非一马平川,然初入江湖的她却因碰壁而结识了第一科幻作家刘慈欣。后者为她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处女作《流浪玛厄斯》,写了一封电子邮件的读后感,“你创造的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你的小说中有一种别的科幻作家没有的色彩,就像消失很久的金色夕阳又回来了……”
就这样,她开始了同第一科幻作家的友谊,直至今日近十年。
冷\看
华语科幻整体依然“冷”
这些年,中国的科幻小说,不断被翻译成英文,在科幻重镇的美国发表,甚至接连两部作品获得“雨果奖”。
这是什么原因,并意味着什么?刘慈欣首先分析的是客观的条件,“世界的科幻文学,尤其是美国科幻,发展到现在,整体有渐渐失去活力的迹象。至少不再是科幻的黄金时代。这也导致美国科幻界开始对外国的科幻感兴趣,兴趣更加多元化。事实上,他们不只对中国的科幻,对巴基斯坦、越南的科幻文学也都表示了兴趣,大概感觉是一种清新的空气吧。”
“从客观背景来说,中国科幻作品走出去,在当下的确有优势。这跟整个国家的发展有关系。科幻是一个国家整个实力的晴雨表之一。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整个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整体存在感都提升很多。中国的科幻受到世界读者的关注,也是很自然的。但科幻发展,不能光靠运气,只依赖客观条件,还是要主动培养足够数量的科幻作者。”
就当下而言,刘慈欣提到,“我们的科幻文学还是处于一种小众的状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科幻最缺少的是读者,科幻作品的市场很小。第二,我们也缺少作者,像美国,其科幻作家有数千人,我们国内的科幻作家,长期写作发表的也就二三十个人,这种作者基数我们怎么可能持续不断的产生出好的作品?总之,缺读者及缺作者的这种状况如果不在根本上有大的改变的话,获奖的意义也较为有限。”
热\望
更多面对世界的文化输出意识
但对于华语科幻走出去的意义,刘慈欣有深刻的认识,以及他的期待,“以前,不少人,认为只有我们最传统的东西,才能赢得世界的关注。所以我们以前被翻译出去,都是以描写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作品居多。中国人描写未来的作品,较少被关注。其实,在现代世界,互联网已经把世界连在一起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输出固然是很重要,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有更多的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面对星空的文化输出意识。”
《三体》系列出版人、《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姚海军,21日上午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美国科幻变得越来越多元,他们对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幻都更关注。中国科幻这两年在崛起,特别是《三体》在美国引起比较好的市场反应让美国的出版方对中国的科幻小说更感兴趣。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科幻小说出现在美国的科幻读者心目中。”
《三体》有多神?
反正奥巴马爱不释手
虽然有女科幻作家获奖,但刘慈欣的人气,依然无可匹敌。在上海书展上的诸多作家的活动中,刘慈欣的签售会足足进行了5个小时,签了近2000本中英文版《三体》系列。
《三体》系列的第3部《死神永生》英文版,此次在上海书展进行大中华区首发,这意味着《三体》三本系列英文版全部翻译完毕。《死神永生》预计今年9月底亮相美国。三体系列最后一本英文版的推出,让刘慈欣格外高兴,“这是三本中科幻色彩最浓厚的一本。当时我写这本,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纯粹的科幻迷。 像这种比较纯的科幻,能放在美国这个科幻大国 ,跟科幻读者见面,是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和兴奋的。”
据媒体报道,奥巴马在夏威夷新年休假期间正在看一些书,其中正有刘慈欣的《三体》英文版。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在脸书上晒出自己正在读《三体》。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刘慈欣也谈到奥巴马这位总统读者,“我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看了前两部,现在正在看第三部的试读本。 到底什么吸引了奥巴马的阅读兴趣,我也不知道。我觉得,这本身也是让人感兴趣的事情。”
访\谈
刘慈欣对《三体》电影不抱“不切实际”幻想
中国科幻电影
“今后3到5年,应会有很大发展”
华西都市报:怎么看待中国的科幻影视现状?刘慈欣:虽然我是用文字写小说的,但我得说,科幻还是更适合用图像、影像来表达。美国的科幻电影积累了一个世纪,有一个完整的人才梯队,有完整的电影工业。在中国这些,都还很欠缺。要赶上,还需要一定时间。目前我们追赶的速度很快,今后3到5年,应该会有很大的发展。
华西都市报:《三体》电影受到很大的关注,作为原著小说作者,您对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是怎样的心情和看法?
刘慈欣:作为小原著说作者,我持以平常心。因为我们的科幻电影才刚刚起步,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三体》电影能为中国科幻电影有一个不错的开端,就很好了。
科幻小说IP热/
“暴露了电影界严重缺乏科幻编剧”
华西都市报:当下科幻小说成了影视圈热衷的IP源头,出现了一股科幻热潮。
刘慈欣:电影界对科幻小说IP的疯狂追求,其实是暴露了中国严重缺乏原创科幻编剧的现状。没有好的科幻编剧,电影界就只能去科幻小说里找故事,进行改编。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科幻电影,剧本大部分都是原创的。我的思考就是,科幻小说作者们,不要受到IP热的影响心态。科幻作者首先应该要创作让读者中有影响力的作品,才有可能真正进入科幻电影圈的可能。
下一部长篇/
“很艰难,但我一直在努力思考”
华西都市报:《三体》之后,很多人期待新的长篇。刘慈欣:《三体》从产生写作想法到最终写成出版,有十多的年时间。我现在没有第二部长篇,也不算很奇怪。因为我的长篇写作周期就是这样的。另外也有一些事情,牵涉了我的一部分精力。不得不说,要写出让我自己满意的长篇科幻小说,已经变得很艰难了。因为,现在信息更替速度太快了,这会儿你觉得很激动的创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觉得没啥意思,显得平淡陈旧了,这些都是困难。但是,我肯定会一直去努力去思考去写作的。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上海报道
她与刘慈欣
提到雨果奖,就不能不说起刘慈欣。他里程碑式的科幻作品《三体》,让他成为同雨果奖“结缘”的亚洲第一人。
接力而来的第二人,叫郝景芳,一个80后的小清新美女。毕业于清华,横跨物理和经济两大学科门类,手持中国最高学府认证的博士证书;如今,变身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项目主任;同时,她还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兼职经济学家,闲暇之余致力于科幻创作,著有《流浪玛厄斯》《回到卡戎》等多部作品,更是凭借《北京折叠》斩获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但不为人知的是,两人已有近十年“同道”之谊……
她的雨果奖
相对于刘慈欣的宏大叙事,郝景芳自认其作品更关注个体。在《北京折叠》中,北京被分为三个空间,土地每24小时翻转一次,不同空间的人在这片土地上轮流生活。
郝景芳更愿意把自己创作的小说叫做“无类型文学”。“这是一种模糊的文学形式:它关心现实空间,却通过虚拟空间来表达,以现实中不存在的因素讲述与现实息息相关的事。它真正关心的并不是虚拟世界,而是现实世界。或许可以把这种小说叫做虚拟现实小说,和当前很红的VR有些类似。”她也曾多次对媒体表示,《北京折叠》的创作契机是自己的“生活所见”,其中的故事就源于郝景芳“住在北京城乡结合部”的经历。
2012年12月,郝景芳在网上发布了《北京折叠》这篇作品的初稿,并在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中连载完成。2014年在杂志《文艺风赏》正式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