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征精神 树清风正气
学长征精神 树清风正气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军旅书家邀请展在军博举办
自作诗 李铎
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卢中南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粉碎百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高举抗日救亡旗帜,胜利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如果说80年前那场亘古奇绝的行军,是以艰辛做笔、热血为墨,铺就了两万五千里漫漫长卷,让理想的光芒、信仰的力量闪耀其间;那么80年后的军旅书法家们以及他们的80幅作品,则是用当代军人的视角和笔触,用点、线、墨引领我们再度走进那支追寻信仰的行军队伍,感受长征举世无双的壮举、不可思议的奇迹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境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董长军如此评价7月26日开幕的展览。
为铭记伟大长征的苦难辉煌,传承工农红军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联合中国书协主办的“学长征精神 树清风正气”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军旅书家邀请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李铎、苗培红、卢中南、张坤山、杨明臣、孟世强、丁谦、高军法、王学岭、张继、张维忠、龙开胜、沈一丹、郑小成14位军旅书法家用精心创作的80幅作品,向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用翰墨华章将观众引入长征的壮丽史诗。14位军旅书法家还从参展作品中遴选出43件,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览中,老中青三代军旅书法家的作品草隶行楷皆有。参展书法家分别来自陆、海、空等各军种各部,作品主题鲜明、表现形式多样,或雄强刚健、或凝重厚实、或灵动俊逸、或恣性自然,引领观众追寻长征历史,感受书法多元之美。
参展书法家中年逾八旬的李铎是在人民军队成长起来的书法大家,他为展览专门创作了8幅作品,并题写展览名称。从艺70多年来,他为中国书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可谓书法界的典范。据主办方介绍:“李铎的工作室‘仕龙书屋’一直安家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那里,他勤奋钻研、挥毫不辍,遍临历代名家法书,开创了自己的独特书风;在那里,他用笔墨书写对党和军队的忠诚,用艺术服务广大人民,用作品展示主旋律和正能量,体现出一名军旅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在那里,他淡泊名利,把道德修养作为立身和创作之本,自己生活俭朴却慷慨对待公益事业,多次为灾区和需要帮助的人捐款,体现出一名艺术大家的品行风范;在那里,他传承书法文化,致力书法教育,学生遍布全国,其中有些已经成为全军乃至全国的书法名家。此次参展的军旅书法家中,就有其中的优秀代表。2015年,李铎把自己的作品、藏品7000多件无偿捐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认为,军旅书法家们一直以来都很好地坚持为党执笔、为军着墨,用行动和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民族文化精粹。他说:“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这次展览展出作品主题内容深刻、艺术手法细腻、形式风格多样,展品以高古的笔墨、真挚的感情回顾了长征历史,重温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书法家们用书法的艺术形式将长征精神书写、传递。”
展览现场,李铎为人们解读了那是一次怎样的长征:一位叫易荡平的红军团政委,身负重伤后宁死不当俘虏,要警卫员朝自己开枪,警卫员不忍心,这位团政委夺过枪来向自己扣动了扳机;一位红军战士冻僵在雪山上,被战友发现时伸出雪堆的拳头里攥着的是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的名字叫刘志海……他们没有像样的装备,武器极其简陋;他们没有什么像样的行囊,每天饥寒交迫。而面对的则是穷凶极恶、装备齐整的敌人,是一场场的苦战、恶战、血战、决战;要征服的是一道道难关、险关、渡口、天堑;要跋涉的是雪山、草地、泥潭。几乎每天都有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官兵献出生命。他们经历了战场上一切所能想象的残酷,他们克服了自然界中一切恶劣而又极限的考验。红军凭什么能坚持?凭什么能战胜敌人?他们凭的是对共产党的无比信任,跟着共产党走就是希望就是胜利的坚定理想信念和追求。这种理想信念,给红军将士注入了超人的胆魄,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是红军战胜一切顽敌和一切艰难险阻的原动力。“我1949年参军,在这个革命大熔炉中,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是理想、信念、传统和勤奋,把我从一个放牛娃,培养成为一名党的干部,一名书法艺术工作者。我现在有了一点点为军队、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本领,我愿意为部队、为人民奉献出我的一切。我的军旅生涯已经60多年,可我仍然坚信自己的理想信念,愿意尽自己所能,做军队、人民交办的事情。”李铎如此评价自己的军旅生涯和艺术生涯,在红军长征80周年之际,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军旅书法家们正用自己那“一点点本领”,努力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