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中的风景与人
——313件作品献礼中国共产党95周年华诞
广州起义(中国画) 李 斛
百万雄师下江南(油画) 董希文
1957年,“创新格的尖兵”李斛画下了一件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广州起义》,注重形式法则、热爱音乐节奏和韵律的他将这些特点灌注于作品中,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
这件非常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作品记录的是1927年,共产党人发动反抗国民党右派的广州起义,可谓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不仅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动人篇章。
如今,中国共产党喜迎95周年华诞。95年前,在中华民族存亡续绝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一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把中国带向一个全新的未来。95年峥嵘岁月,95年中流砥柱。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这些作品、这些篇章,都以视觉艺术的语言呈现在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313件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综合材料作品以时间为序,回顾和展示了9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程和建立的不朽历史丰碑。
95年党的历程,亦是中华民族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印迹与民族精神记忆的一个剖面,其中有风景的流动,有人物的性格,都呼应风雨兼程的95年、奋楫中流的95年。
风景:追忆革命的往事、历史的沧桑
展览以1951年周令钊创作的油画《五四运动》为开端,陈达青的《五卅运动》、侯一民的《刘少奇和安源矿工》、马常利的《秋收起义》、孙立新的《雪山壮歌》、罗工柳、全山石的《前赴后继》、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全面回顾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上半叶的重大历史转折和重要历史事件。
重大会议和战争场景的表现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屡见不鲜,陈辉的新作《古田会议旧址》则反其道而行之,描绘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采眉岭笔架山下开阔田野上一座祠堂的内景。水墨皴擦出祠堂光影斑驳的内景,空无一人的室内,桌椅和黑板也能够让公众回忆起1929年党的九代会确定的“党指挥枪”、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构成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以风景的描绘追忆革命的往事、历史的沧桑,在展览中亦不少见——崔开玺的《红军攻占了天险腊子口》、范迪安的《共和国摇篮》等皆是此类作品。它们视觉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各个重要历史阶段取得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成就:从建党之初的几十个人,到如今的八千六百多万党员;从民主革命时期“唤起工农千百万”,到烽火岁月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从建设时期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到改革开放亿万人民的火热创新实践;从神州大地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已经巍然屹立于东方民族之林。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风景”,展现了可歌可泣的重大历史事件,深情缅怀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革命先辈,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天辟地、砥砺奋进创造的辉煌历史和非凡业绩。
人物:新时期共产党员形象的崭新变化
9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引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前进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李大钊与陈独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朱德同志》《红星照耀中国》《张思德同志》等重要领导人、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和《地道战》《英勇不屈》等革命者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风貌。雕塑家吴为山创作了《聂耳》,他表示,通过个人表现时代、通过动作展现精神,是他在雕塑聂耳时的核心思想,所以他取材聂耳昂首迈步向前的瞬间,飘起的风衣则展现出乐感。
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展现了美术家们自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之路。“在展览的筹备和展示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的参与热情与创作激情,真切体会到了他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在展览中,美术家们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他们的作品,描绘时代风潮,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从而坚定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表示。
在这其中,反映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的人物与景象,受到美术家的格外关注与积极表现。而一些表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典型人物与劳动模范、各行业的普通党员和劳动者形象,尤其受到美术创作者的青睐,这些党员和劳动者形象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与革命时代的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群体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一脉相承,成为当代优秀国人的形象“代言”。
田黎明的《雷锋》是一代人的精神记忆,桑建国画下爱心捐款的《志愿者》,朱兴留的《春之畅想》记录了农民工的笑容,《我要从南走到北》则画下了农民等车,从凯里到北京的人生之梦……刘大为创作的《高德荣画像》中的主人公是云南独龙县县长、共产党员高德荣,他在被选为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却申请回到独龙江带领乡亲们修路架桥,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为了带乡亲们休十几里的隧道,一直住在路边,事迹非常令人感动。”刘大为说,自己去云南写生采访时,深受当代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和精神的鼓舞,就画下了高德荣的肖像。“不同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业绩不同,形象不同,但他们的精神传统留下来,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发展。”
在展览中,新时期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形象,广袤中华大地上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崭新变化,被美术家通过高超技艺加巧妙构思定格在画面中。这些作品集中反映出广大美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探索长期扎根生活的创作机制,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属于自己的艺术富矿,从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中获得丰富的创作营养;展览作品形象化地展示了95年中不断涌现的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亦形象化地展示了共产党95年光辉历程留下的一部有风景、有人物的视觉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