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唱好一出戏需要一生或更长”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6-06-22

   ——怀念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

  画好一幅画需要一天或更短,构思一幅画需要三年或五年,而唱好一出戏需要一生或更长。 ——吴素秋

  吴素秋、姜铁麟夫妇与尚小云先生(中)合影

  “在京剧《拾玉镯》中,吴素秋先生把一个小家碧玉演得十分到位,我记得有一个细节,是她恼羞成怒,假装要把媒婆赶出去,刚抬起左手要拍桌子,忽然想起玉镯正戴在左腕,于是赶紧收回左手,抬起右手,敲了两下桌子。我看过一些其他版本的《拾玉镯》,都没有这个细节,先生一生主张表演要刻画人物,一个小小的动作,可见先生的表演多么认真和细腻。”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过世已两个多月了,弟子李雅兰回忆并讲述起恩师演绎的人物形象,剧中那位娇俏少女仍宛在目前。

  吴素秋是青衣、花旦表演艺术家,尚小云之徒,荀慧生义女,七岁即登台演绎《贺后骂殿》。很多人都记得,那时小小的吴素秋扮演的贺后还够不到椅子,为了按着情节坐到椅子上,她背靠椅子,一点点往上纵身,几经努力终于坐了上去,台下掌声顿起,夹杂着观众善意的笑声;她坐在椅子上双脚悬空,一个情节要求贺后必须起身,她毫不犹豫从椅子上跳下来,唱完了“散板”,领着比她高出许多的“皇儿”从容下场,台下掌声雷动,观众被这个聪颖可爱的“小贺后”征服。

  “小时候,我跟外婆出去遛弯,她总说看咱俩谁走得快,当时不知道,那是外婆在练台步。”吴素秋的外孙吴坚回忆起和外婆在一起的时光说,当时是特殊时期,外婆不知道自己何时还能登台,但是每天早上梳洗依然坚持吊嗓,水袖动作也是经常在家里练的。

  吴素秋十六岁就和金少山同台演出《霸王别姬》,赢得“大霸王,小虞姬”的美誉,又因演出《孔雀东南飞》轰动上海。在后来的艺术生涯中,吴素秋没有倚仗才华和美名而疏于勤勉,她几乎每场演出结束后都要征求其他演员的意见,“今天我的嗓子怎么样,动作怎么样”。有一次她在工厂礼堂演出《孔雀东南飞》后,有观众来信,提了一个小意见,认为她织布的动作有一点欠缺,她马上回信表示感谢,并认真修改。特殊时期过后,吴素秋再度登台已经不再年轻,花旦的动作如下腰、翻身等,有人劝她简单过一下就可以了,她从不马虎,不用替身,坚持把动作做到位,她说,这是为了对得起观众的信任。

  吴素秋对艺术的一丝不苟也渗透在教学中。弟子朱虹回忆,学习《红娘》时,一个出场,恩师不厌其烦地带她在镜子前一遍又一遍做示范,每个动作都停下来给她摆一摆,告诉她哪个角度给观众看起来最好看。“先生害怕我着急,她说,这是你的第一出花旦戏,打基础不能着急。”学习《游龙戏凤》时,从唱腔到身段,包括道具茶盘与茶杯的摆放,恩师都一样一样教。朱虹说:“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师示范人物出门后那个偷偷地回眸,她那时已经八十多岁了,演一个十六七岁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是那么清新羞涩,一点不刻意,一点不扭捏。”学习《苏小妹》时,吴素秋的胃溃疡已经很严重,她笑称自己得了“怕饿的病”,一饿就胃疼,即使如此,她还是坚持一次不落地在练功厅上课,挥着马鞭,为朱虹示范苏小妹改扮男装之后的台步,告诉她怎样才能潇洒帅气,一个水袖、一个转身、一个跪拜,多少小窍门细细道来。“其实老师的腿不好使,但她坚持说让我们看看是怎么走的,有时候我们搀着她。”朱虹说,“后来老师的胃病更严重了,做不了示范了,就带着我看她的演出资料,细细给我讲每个动作是怎么来的,每次演出之前还叫我到家里做给她看看,并且要听我说说对人物的理解,嘱咐我一定不要忘了刻画人物,即便是在病榻中,还不忘把我托付给刘长瑜老师。”

  吴素秋的弟子于淑敏回忆,恩师不仅对弟子们悉心教诲,而且注重因材施教、量才器使。于淑敏十六岁开始学戏,三十多岁时,恩师对她说:“你个子小,声音又窄,想做好这个事业不是一定非得站到舞台中间,你要学会‘抱本子’。”听到恩师希望自己关注幕后工作,于淑敏起初很不理解:“学了这么多年,梦寐以求能站在舞台上,师父和师爹给我做了许多工作,我当面不敢说什么,但背后哭,心里难受。”于淑敏还是听了老师的话,在老师排戏过程中,记了很厚的笔记,她说老师特别有慧眼,“在我后来的艺术生命中,以授课为主,受益匪浅。”吴素秋有一次嘱咐于淑敏帮助师妹,她说:“你要把苏小妹这个人物的剖析讲给她听,给她把关,多帮着她,以后你要带头往下传,师父老了,传不动了,教不动了,你们要往下传,往下传。”

  为戏付出,没有台前幕后、主角配角之分,吴素秋这样教学生,也以身作则。弟子李雅兰回忆,《红娘》这出戏里,红娘是主角,莺莺是配角,吴素秋扮演的红娘更是赫赫有名,但她从不以主角自居,她说,莺莺是千金小姐,服装、头饰一定要漂亮。以前在戏里,莺莺的扮演者通常是有什么穿什么,可吴素秋坚持,莺莺的服饰要符合身份。

  吴素秋更甘为他人当绿叶。戏曲剧作家张永和回忆,他创作京剧《南海长城》时还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吴素秋已经是新燕京剧团(风雷京剧团前身)团长,而戏中给吴素秋安排的角色,是主人公的妻子、二号人物,角色的重要性、出场唱词、念白等都要少于主人公,张永和为此下笔迟迟,吴素秋知道了,爽快地表示服从剧本安排、剧情需要:“我不能抢一号人物的戏,戏份轻重、唱念多少,你大胆落笔,千万别有顾虑。”张永和听了,心中疙瘩迎刃而解。张永和说:“吴素秋表演得太出色了,她的人物塑造是那样松弛、自然、生活化。一个老艺术家,凭借自己深厚的功力,和对生活的悟性,驾驭住了一部现代戏中的人物,把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首场亮相便获得观众喜爱。”

  吴素秋对京剧艺术的贡献,不仅在舞台和讲台,也在对各地的京剧事业的无私支持中。弟子李世英回忆了恩师带自己“走穴”的难忘经历。当时某省剧团演出条件欠缺、人员流失,需要经费,吴素秋和弟子以及多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到剧团演出,连演三场一票难求,近两千人的剧场更是场场爆满,演出吸引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来到剧团观看演出,发现条件不好,就为剧团筹集了相关经费。李世英说,这次“走穴”所有演员没有任何演出报酬,条件十分艰苦。“老师带我‘走穴’,不是挣了多少钱,而是我们为京剧艺术,为当地剧团筹到了钱,做了一件好事,让大家的心情振奋了,大家觉得当京剧演员不丢人、不寒碜。”

  与吴素秋接触过的人,不管是弟子、同事还是观众,都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吴素秋待人真好。弟子于淑敏回忆,有一次在天津演出,恩师卸了妆,从后台走出来,天津的观众非常热情,在门口堵着,“老师就转着圈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不知道转多少圈,鞠了多少躬,最后一转圈,撞到电线杆子了,老师给我讲这个故事,我也在课堂上讲,大家在笑了之后,都在擦眼泪,都非常感动于老师的为人”。大家都觉得吴素秋先生可敬可爱,每场演出,吴素秋都要给演职人员带吃的,尤其关心那些还不出名的演员、乐师,不仅弟子,到过她家的剧团工作人员都收到过她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为了来家里的剧团司机师傅不要饿着肚子,她还会专门送上食物和饮料,告别时,不仅把弟子、同事送到门口,还要跑到阳台上去看着大家,直到看不到了才回去。

  今年3月30日,吴素秋走完了她的艺术人生,享年94岁。她常说几十年来,与戏中人物形影不离,自己都有些分不清。她是尚、荀两大流派的传人,青衣、花旦皆工,刀马旦、小生亦独具风采,代表作品有《孔雀东南飞》《红娘》《苏小妹》《人面桃花》《拾玉镯》《柜中缘》。她还擅画牡丹,她说,画好一幅画需要一天或更短,构思一幅画需要三年或五年,而唱好一出戏需要一生或更长。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