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匠心”描绘西南版画群像
6月6日下午,由四川省美协、四川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手作匠心——首届西南青年版画创作推动计划》在四川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名家特邀、机构推荐与专家评选3种形式,同时展出100余位国内外著名版画家的代表作,以及150多位西南地区青年版画家的近作。
作为中国版画创作的重镇,四川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贡献了《红岩》插图等主题版画佳作,以及一大批少数民族题材版画经典。此次展览上亮相的川籍青年版画家,能否为四川版画创作带来新的面貌与生机?
三四名教师撑起一个专业高成本“吓跑”版画学子
四川版画有着辉煌的过去。四川黑白木刻版画与黑龙江油印套色版画、江苏水印版画一道,并称国内版画界“三大地方学派”。1992年,我国首个专门从事版画收藏与研究的博物馆神州版画博物馆在成都成立,成为中国近现代版画系统收藏的权威机构。
不过,2015年年底以来,随着吴凡、蒋宜勋、李焕民等老一辈四川版画家相继离世,四川版画界感受到了危机。“这是四川版画难以估量的损失。”省美协主席阿鸽说。
此外,我省的版画专业或研究方向,仅在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少数高校开设,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相对薄弱,这也制约了后继人才的培养。
据悉,上述两校版画教师分别只有4人和3人,承担了版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全部教学和培养任务。“每届本科生有15人左右,开设了黑白、套色、铜版、丝网、书籍装帧等专业课程,忙的时候课表从周一排到周五。”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版画教师付业君说。而在省外专业美术院校,情况则要乐观得多。位于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拥有17名教师,分属4到5个不同的工作室,按不同版种指导学生创作。
与此同时,版画创作相对较高的材料成本,也影响着青年学子毕业后的创作规划。四川师范大学版画教师蔡丽辉介绍,其使用的水印版画纸每张七八十元,油墨每罐在两三百元,经常需要自费更换刻刀、木板、纸张等工具。
记者调查发现,西南民族大学版画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继续从事版画创作的比例约为30%到40%,四川师范大学甚至出现过整届版画学生集体“转行”的现象。
四川青年版画家探索新路可借鉴“版画工坊”模式
如何在年轻人中寻求四川版画新的突破点,成为摆在此次展览策展团队面前的大问题。
策展人冯石首先关注版种的多元化。“国内多版种专业展览的扶持与推动,以及中国版画界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使得中国当代版画的面貌日趋丰富。”记者在展览现场发现,除了黑白木刻这项传统优势,我省青年版画家呈现出不少新动向,例如蔡丽辉的《分歧者组画》、马力的《晾》均为综合版画。
如何让展览影响更多年轻人,策展团队也有自己的想法。5月28日,冯石联合多位川渝艺术圈人士,在年轻群体聚集的成都方所举办名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印刷术、版画到数字网屏》的对谈,为此次展览预热。随后又推出在线微展,借助新媒体力量进行传播。
这些新鲜的做法,源于美术机构专业人员的年轻化。记者发现,此次展览策展团队大都为80后,其中便有曾荣获第十九届全国版画展最高奖的邬林。
对于四川版画的发展,一些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原主任李川认为,可以像北京、上海等地,由青年版画家共同出资购买设备材料,组建“版画工坊”,缓解成本压力。“版画工坊同时面向公众开展各种版画活动,也可以为艺术家提供版画代印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