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梅葆玖追悼会昨举行 氛围朴实无华 梅韵悠长 “玖”久存响
“来,为戏剧增华光;去,因传承到天堂;人间尚有绕梁唱,梅韵无处不芬芳。”这是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对梅葆玖先生的深深哀悼,也是昨日来八宝山参加梅葆玖追悼会的无数民众的心声。昨日上午,没有特别的纪念挽联、没有家人讲话、没有设置特殊的流程……京剧大师梅葆玖的告别仪式,在朴实无华的氛围中举行。虽然最后送别过程略显低调,但在清晨7点前,就有不少市民赶来送别。千余名戏迷和谭元寿、尚长荣、叶少兰、于魁智、六小龄童、雷恪生、刘长瑜、田连元、濮存昕、白燕升、李金斗等文艺界名家,在现场送大师最后一程。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向媒体透露,梅先生最钟爱的作品《大唐贵妃》,将于11月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目前剧院正在筹备,“我们一定会努力把这台戏演好,完成好梅先生的遗愿!”梅韵悠长,“玖”久存响。
千人送别
《梨花颂》旋律回响
4月25日11时44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昨日,殡仪馆门口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梅葆玖生前的经典唱段《贵妃醉酒》。在送别大厅,没有悬挂特别的纪念挽联,仅有“沉痛悼念梅葆玖先生”横幅悬挂上方,此外也没有哀乐,只有梅先生最喜爱的京剧《大唐贵妃》中《梨花颂》的旋律久久回响。
告别仪式就像梅先生低调的一生,安静地进行着。不过,每位前来吊唁的人都是红着眼眶走出大厅。梅兰芳曾孙、梅派第四代传人梅玮手捧梅葆玖的遗像,梅葆玖的夫人林丽源坐着轮椅,神情十分哀伤。桃李满天下,师恩如海深。胡文阁、李胜素等50余位弟子在灵前失声痛哭,长跪不起。
从梅葆玖辞世至5月2日,北京京剧院专门设立了一个灵堂,接待社会各界吊唁,已有3000多人前去吊唁。昨日上午的遗体告别仪式,仍有上千人自发来到现场,送梅先生最后一程:88岁高龄的谭元寿,坐着轮椅,带着儿子谭孝曾和孙子谭正岩,祖孙三代都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京剧大师叶盛兰之子、当今叶派掌门叶少兰,著名表演艺术家刘长瑜、于魁智,以及雷恪生、田连元、李金斗、白燕升等文化名人,还有众多自发赶来的戏迷。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宋小川等梨园名家,也和普通戏迷们排在一起。
昨日上午11点半左右,梅家曾孙梅玮捧着梅葆玖先生的遗像走出灵堂。礼堂外,许多人喊着“梅葆玖先生,一路走好!”大家目送灵车远去,双眼通红,神情悲恸。
梅姓永驻
把梅派艺术传下去
在告别仪式现场,梅葆玖的生前亲友们念念不忘他对梅派艺术传承所付出的毕生心血和努力。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刚刚在哈尔滨演出完《建筑大师》,昨日又赶到告别仪式现场送别梅先生。濮存昕说:“因为梅兰芳先生的功绩,所以‘梅’这个姓氏,在京剧艺术、中国戏曲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姓氏。梅葆玖先生承载着梅派传承人的担当,他的身上有梅家之‘神’。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我们在缅怀梅家开创京剧艺术辉煌的同时,也要鼓励后起之秀担当起传承重任,行当之间相互学习,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京剧名家于魁智则表示:“梅先生的音容笑貌和舞台形象,一直都在我们的脑海里面,我觉得先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作为京剧后人,我尽管不是学习梅派,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受梅先生和梅家的影响,无论是演戏还是做人,都应记住先生的教诲。”
前晚还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的梅派唯一男旦弟子胡文阁,于昨天清晨5点多就赶到了八宝山。胡文阁透露,前晚演出“乾旦坤生”专场《红鬃烈马》,谢幕时全体演员和全场观众向梅先生照片鞠躬哀悼,送别梅先生,大家依依不舍,谢幕时间长达半小时,现场气氛让人格外感动。胡文阁说:“其实,这场戏我演得非常艰难,因为思绪万千,真的是没有心情演。而且这一个月来,我的体力透支也很厉害。但我只有把戏演好,才对得起恩师,对得起梅派艺术。”在胡文阁的身边,还站着11岁的巴特尔,有人称巴特尔为“最小的梅派弟子”,他管梅葆玖叫“师爷爷”,正准备拜师胡文阁。胡文阁说:“我希望巴特尔好好练功,好好学文化,好好学做人,就像老师教我的一样,学好戏、做好人,把男旦艺术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