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从高原出发,向高峰攀登——记张海书法的“追梦之旅”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6-04-08

行草书歌 黄土高坡(局部) 张 海

  2015年,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张海写了《行草条屏·行草书歌》系列,包含《黄土高坡》等颇有传唱度和时代感的内容,如今这些作品都陈列于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书协主办的“追梦之旅——张海书法展”上,颇有点和他“严肃”的职务身份不相称的是他抄写歌词的喜感,而歌词的内容也让业界同行意识到,到今年9月,张海就75岁了。

  继2014年在郑州举办“古稀新声——张海书法展”之后,古稀之年的张海第二次展出他70岁后的新作80余件;在其中书写歌词,于以往书家展览中所少见;而张海所选歌词,与其人生经历轨迹相似,顺天应人,援翰写心,别开生面。和歌词作品一样,这80余件新作,从书写内容到书体、幅式的选择以及整体构思,皆有苦心经营之处——通过加大自作诗文的比例倡导文与书的有机结合,凭借一些感悟类的文章充分展示其内心变幻,在款式设计与语言风格上尽量追求变化,并适当添加导读以期与观众增进共鸣;此外,本次展览还打破张海纯用白色宣纸不用色纸(绢)的惯例,首次用黄绢书写作品,表现了另类的笔墨效果——亦是他“追梦”的人生旅途上的吉光片羽。

  四体兼擅,犹如用不同唱法唱同一首歌

  2014年的一天,“是日云净天明,家人皆外出,余务闲神清,乃挥毫作书数行”,张海写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一》,不幸将原诗张冠李戴,在作品中间的注释中,他详细记录了事情始末:“忽有急促叩门者,声响使人心惊肉跳,欲继续,不能。原来一后生询问邻居之行踪。”他遂将错误和经历写下,变成一幅别有情趣的书作。“古人云:心不可二用,文思中断常不能继,而书作亦然。若说古人幽居独处,摒除纷扰是一种常态,而今则为奢侈品了,奈何!”他感慨。

  他细细记录生活中的种种“味道”,而于四体书法,他亦感觉,用四种书体书写同一内容——如他的四体书苏轼《游兰溪》和四体《千字文》——如同用民族、美声、通俗、摇滚不同唱法唱同一首歌——效果不同而各有其味:行草书峻拔遒劲,隶书意态奇逸、气象浑穆,楷书随方就圆、抱朴含真,篆书笔随心动、沉着痛快。

  在书法艺术领域,从事组织管理工作和创作半个世纪,张海的四体兼擅展现于此次“追梦之旅”展览中。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的作品就获得河南省书法展览一等奖;之后他以“草隶”脱颖而出,90年代又以熔铸碑帖、沉毅简静的小字行草书荣获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最高奖;尤为难得的是,张海年逾古稀之后,书法创作依然革故鼎新,探索不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近年张海的“破体行草书”以其独特的笔法引起书界极大关注。“其楷书以魏碑《张猛龙》为宗,脱略形骸,参以行草笔意,表现出笔情墨趣和书写意义,写来鲜活灵动、不拘一格。”吕章申说。

  张海书法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四体兼擅。他始终认为,在当代的新形势下,书法的性质和地位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书家也不能再像旧式的文人书家那样,把书法仅仅当成“文章余事”,可以信手成春,今天的书家必须把书法作为全力以赴毕生追求的艺术事业。因此,书家对各种书体都应该有所涉猎,从各种书体的演变中寻求艺术规律。因此,张海很早就以“四体兼擅”为目标,孜孜求索。他说:“四体兼擅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从各种书体用笔结体的异同变化去把握书法创新的规律,不失为学书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之四体,虽体式面目不同,其笔意神情有相通处,隶有草之韵,楷有行之意,篆有隶之势,行草亦有篆隶之笔。故体虽四分,神则一合,旨在表现笔情墨趣而已。”

  《四体书歌》是此展的重头作品。以四种书体书写的四体书歌,风格以端严正大为主,是张海四体书的基本风貌。隶书是其最常见,也是最成熟的风格,以分隶掺用简书笔意,结体平正,灵动虚和,一派宏伟正大的庙堂气象。行草书则老健苍辣,纵敛得宜,结体平正通达,间用破锋。楷书则以《张猛龙》掺用《瘗鹤铭》笔意,峻宕宽博,朴拙厚重。篆书则承袭其近年形成的草篆路径,用笔浑劲苍涩,以简驭繁,有行无列,小大由之,一如《散氏盘》写而未刻的风范。业界评论张海的四体书,“融会贯通,一脉相承,体虽四分,神则一合”。其相通之处,首先体现在书写性上:他把篆隶、魏碑这些刻铸文字都还原为书写文字,而以笔墨意蕴表现襟怀志趣;其次,以现代形式的书法艺术语言取代传统的“金石气”;同时,他的四体书以个性、气息表现一种端庄伟健、气宇轩昂的阳刚之美和正大气象。

  “得兔否”的书法人生

  在展览一进门处,挂着张海此次书作展的“点题之作”——《追梦》。在款识中他这样写:“人人都有梦,梦境各不同,好梦常常有,圆梦非日功。如欲梦想成真,必须生命不息,追梦不止,在拼搏攀登中付出汗水、心血乃至生命,绝不能有丝毫自满,丝毫懈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张海对“梦”一往情深,多年前他曾创作一幅八尺条幅《浮生若梦》,后在“古稀新声”展览上又以一巨幅《梦》出展,且将“我的梦 中国梦”作了中肯洗练的诠释。本次展览中,他以“追梦之旅”名之,又以四种不同书体书写《追梦》二字作结,道出了作者一生对钟爱的事业和对美好生活不懈进取的心路历程——在他的书法梦里,他以“创造力的实现”为动力,以四体兼擅为追求目标,以融会贯通为探索路径,以快意书写为呈现方式,分别在隶行楷篆诸方面实现突破与超越。同时,他又把自己的书法创作与当代艺术的繁荣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关于代表作的思考》《学书三问》《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经典大家怎么出》等文章和“一厘米论”在书坛影响深远。

  “张海先生孜孜不倦,辛勤耕耘,他的经历证明,搞好书协工作和个人创作可以并行。”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说。《感言十则》是展览中颇值得细细品读的小字行草小品系列,是张海人生感悟的自我小结;如此小品篇幅,自然不能全面概括漫长复杂的心境;但若细品,不难发现其中发人深思、入木三分之妙语——《一字篇》中,张海写到:“一个梦想,一种兴趣,一个目标,一生付出,最终可能有几种不同结果,但即便是最坏的那一种,也无怨无悔。当年移居日本的一代棋圣吴清源尝云:‘博二兔,不得一兔。’这既是吴之成功秘诀,也是对奋斗人生的警示。我这五十年,就做了一件事:以书法为生,视书法为生命,至于得兔否,我都无怨亦无悔。”

  书法的“得兔”人生,他无时无刻不沉浸其中,“纸长纸短,墨淡墨浓……不敢说有一厘米超越,但收获了东西南北、春夏秋冬”。回顾自己半个多世纪“漫长又短暂、仓促又从容”的“追梦之旅”,张海感觉“似有无形的力量在胸中鼓动”——“同唱一首歌,共筑中国梦;无畏向前斩浪迎风,从高原出发,向高峰攀登”。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