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临乙的“西”,王合内的“中”
穿梭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回转的展厅中,一幅幅挂在廊道内的老照片,一件件或大或小的雕塑作品,一幅幅满是回忆的画作……近日,“至爱之塑——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作品、文献纪念展”继去年年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回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那个王临乙、王合内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再次展出,以全新的视觉设计和展示效果,回顾和展现了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真挚的爱情与朴实隽永的艺术创作。
1926年春,在上海结识徐悲鸿不久的王临乙陪伴徐悲鸿到陈抱一江湾画室做客时合影留念,照片中的王临乙一袭黑色长衫,略显羞涩;而另一张王临乙和吕斯百、刘艺斯、吴作人留学回国后相逢的合影,则更添几分青葱与阳光。展厅中,类似的珍贵照片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围观。展览以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的艺术创作以及相濡以沫的动人感情为线索,分为“身影”和“造像”两个板块,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作为“身影”板块的一部分,真实地展现了王临乙、王合内夫妇早年相爱的过程以及他们的生活、学习和社交。王临乙喜欢摄影,他自己有一部相机,虽然拍摄了很多照片,但有一些照片从未公布,而是留在影集里。例如展览展出的王临乙和曾竹韶两人结伴在欧洲旅游的记录,照片非常讲究构图,也善于抓拍特殊光影下的景物,透过这些照片,似乎可以触碰到王临乙平和而又幸福地打量这个世界的目光。
在王临乙的艺术人生路上,画家徐悲鸿是对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老师。当年,把他招引到身边亲自培养的是徐悲鸿;争取留学名额把他送到法国并指定他学雕塑的是徐悲鸿;回国后举荐他为国立北平艺专雕塑科教授,能使他再度赴法有条件迎娶王合内的是徐悲鸿;抗战胜利后信邀他到北平共建新国立北平艺专的是徐悲鸿;他在“三反运动”中遭诬陷隔离,抱病上书呈请放人的还是徐悲鸿。他们师生间这份深情在王临乙夫妇的遗物和旧照中也有清晰的反映。
“造像”部分则集中呈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后王临乙、王合内的雕塑创作。王临乙的作品注重大体,不轻飘、不琐屑,有重量。他在几十年的教学中,时常向学生们提到“大体”二字,对于作品整体性的把握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五卅运动》浮雕的创作中,王临乙生动地表现出了工人队伍严肃紧张的气氛和沉重有力的步伐,充分体现出了他在雕塑创作中对整体极强的把控、驾驭能力。创作于1951年的《民族大团结》和1958年的《东北少数民族工农业生产》等作品中注重整体性的一面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王临乙的作品既关注整体性,也不失细腻的情感表达,是一曲质朴而真实的“人民颂歌”。从展厅中几件大型浮雕创作和十几件肖像雕塑作品和为数不多的一些速写画稿中可以看到王临乙对人民的赞美和歌颂,这与接受徐悲鸿“艺为人生”的思想启蒙不无关系。王临乙的雕塑或速写,以朴实内敛含蓄的歌颂见长,话不多,点到即可,但又别具韵味,亦如他这个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如《纱厂女工》《焦裕禄像》《少女头像》等作品,舍弃了繁琐的细节而将重点放在眼、鼻、嘴的刻画上,传达出了对象独一无二的精气神。
在王临乙的伟大艺术成就面前,王合内的光芒似乎被隐藏了,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王临乙的贤内助。而展厅中她的作品放在王临乙一边却毫不逊色,尤其是对于动物的刻画更是栩栩如生,性格兼具,特色鲜明。
王合内天生有一颗慈爱悲悯之心,无论对家人、亲友,乃至一花一树、小猫小狗、小鸡、小羊,抑或整个世界,都是充满爱意,这些不仅体现在她抱着小羊、小猫、小狗拍摄的照片中,更体现在她的雕塑中。王合内十分喜爱动物,艺术创作更是以动物雕塑见长。在她所有遗留的作品中,动物雕塑作品占绝大多数并且题材涉猎比较广泛,有猫、熊、虎、豹、鹿、羊、马、牛、鹅、松鼠、熊猫、金鱼等。这些作品尺寸不一、形式多样、材料各异,既有生动、可爱的小品,也有塑造严谨、充满体积与空间张力的大型力作;既有沁透着舐犊之爱的羔羊、小鹿,也有充满阳刚之气的虎、豹。王合内曾经这样总结她的创作经验:“必须爱动物,对动物有感情;没有感情,是搞不出动物雕塑的。”
“王合内的动物雕塑,吸收了中国古代文物传统的艺术风格,把西方的技术手段和东方的古典文化精神和历史积淀下来的人文气息结合在一起,她的动物雕塑或雄浑,或朴实,可爱里有大气,凶猛里又暗含特别萌的生命状态。”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说。在作品《豹》中,她吸取了秦汉动物雕塑的野性美和雄伟气势,从“避邪”等传统形象中获取灵感,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性之美在王合内的雕塑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这样的融合不是生硬的,不是矫揉造作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王合内的作品中得到了平衡。同时,王合内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有着中国人民的气质,这些都是王合内怀揣着对中国这片土地发自肺腑的热爱而竭力融入其中所得到的成果。
“而王临乙用从古希腊到现代欧洲的文化传统来塑造中国的人文精神、表现中国的题材,结合西洋的艺术风格和手法,在表达中国题材和元素时,让人感觉到是那么的高贵典雅。王临乙、王合内的雕塑艺术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在安远远看来,观看王临乙、王合内的展览不要只感动于他们的爱情与生活,更应该将关注点放到他们的作品上,他们就活在作品里,读懂他们的作品,对他们的生活和生命状态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根据王临乙、王合内夫妇生前遗愿,全部遗物和作品捐赠给了中央美术学院,保存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对于这些珍贵的作品和资料倍加珍重。经过近十年全面的整理,终于将几百件作品和几千件文献资料进行了分类、登记、拍照和修复,挖掘了大量的珍贵作品和史料。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馆共同策划了本次展览,并计划将两位先生的雕塑作品全部翻制铸铜,赠予中国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