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新人够“野”
李敬泽:“疲疲沓沓人到中年的职员式工匠式的写作侵蚀着我们的文学。我宁可要不那么熟练但真正有生命激情的作品,也不要熟练的、挑不出毛病但三锥子扎不出血来的东西。作为一个五十岁的人,参与一个面向四十岁以下的青年的文学奖,我期待看到对我构成挑战的作品,让我感到陌生、感到困难和困惑甚至感到冒犯。我希望看到有野性的青年,而不是四平八稳和我相谈甚欢的‘小老头’。”
阿来:“有人说,一些青年作家有‘格局不够大’的问题。我想,这可能跟他们这一代人生活的时代,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像50后、60后这一代的作家,青年时代是恰好处于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能更便利地体会那种个人命运与时代变换的结合点。而现在的年轻作家,这种机会可能相对要少一点。这就需要新一代的作家,对生活、世界和时代,更敏锐一点,对写作也要更有野心。”
梁平:“这个奖项,在设立之初我们就有一个共识:我们不是评选高大全的一个奖项。我们是针对青年人,给青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对于年轻作家来说,不能强求他能获得所有人的赞赏,不能强求他的写作已经完美无缺,而是要表现出青春的活力和别人不具备的独特个性,以及足够的写作潜质。有稚嫩之处,没关系。关键是要让人在阅读之后获得某种愉悦和惊喜。这个奖项的意义就在于:希望有助于减少那些同质化的写作,求新、求活力、求个性。希望那种“读你的作品立马就想起另外一个人的作品”的感受,减至最少。我们希望看到就是有创造力的文学作品。
程永新:“我们是希望这一代的年轻作家,能磨练自己,拓宽自己的格局,把个人的经验,变成很多人的经验。”“写作本身是很艰辛、孤独的事情,如果在生活上没有基本的经济条件保障,会更加难办。年轻人首先还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在生活有基本保障的情况下,去执著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慢慢来实现自己的文学理想。本来,写作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生活长时间的积累和体验。”
霍俊明:“新一代作家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很大,发表和评价平台更为畅通,但是网络并不会决定作家和文本优劣,只是一个中性的媒介罢了。这一代人越来越依靠媒体批评和电子阅读,缺少精神难度和写作难度的内驱力。”“当下青年作家的写作起点很高,写作黑暗期被压缩,成熟期加快,整体水平高。但是青年作家在整体水平提高的环境下如何突出个性和风格,其难度更大。”
专家评审名单
评委会主任: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
阿来(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
副主任:
施战军(《人民 文 学》主编)
商震(《诗刊》常务副主编)
王山(《中国作家》主编)
评委会成员:
程永新(《收获》杂 志 主编)
贾梦玮(《钟山》杂 志 主编)
穆涛(《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
李舫(《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霍俊明(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
梁平(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作协主席、《青年作家》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