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陆
四川青少年文艺网

账号注册

已有账号?现在登录

邮箱
用户名
昵称
创建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组验证码。

一键登录

论坛导航

[进入] 文联网

x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影像成为收藏新宠 成都影像实力不凡

来源:成都日报 2015-11-16

 前日,正在A4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作为时间界定的光:骆丹个展”上,艺术家骆丹亲自上阵当起了讲解员,为观众进行导览,引来观众对影像艺术的关注。而昨日,集合了木格、张克纯、张晋、陈萧伊、陈秋林、张晓、冯立等摄影家的“人民公园计划”展览亮相厦门举行的2015集美X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展现成都影像实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曾被国内藏家忽视的影像艺术作品正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而成都影像艺术家群体更以鲜明的特色,在艺术领域异军突起,并在国际艺术展上越来越受关注。

 摄影艺术家

 成为带领观众感受艺术的讲解员

 前日记者在“作为时间界定的光”展览现场看到,由鲍栋担当策展人的展览,将骆丹的四个系列共136件作品进行展示。前日,骆丹首先带领观众进入一楼展厅,这里有特别制作的暗房工作室,工作室还原了艺术家骆丹暗房工作现场及方法,此外一楼展厅还集中呈现了《北方南方》的12幅精选作品;二楼展厅将骆丹《素歌》系列作品的原作、底片、文本、纪录片进行梳理,并以博物馆风格的陈列方式呈现;三楼回型展厅将88张《318国道》作品一字排开,近百米的展线使观众能领略艺术家在旅途中所记录下的瞬间图像以及之间相关联母题,同时在回型展厅的尽头还推出策展人鲍栋与骆丹的深度访谈视频。三楼方厅展出骆丹近两年的全新作品《何时离去》,该系列作品被悬置于全黑空间中,现场不同于以往的平面图像展示方式,会采用触发的光带给观众在昏暗空间中凝视作品的体验。

 现场“讲解员”骆丹向观众们介绍说,《何时离去》是他最新完成的作品,也是支撑展览主题的核心。本次展览以触发反应式照明去呈现这个系列中强烈的光与时间的主题,而离墙悬挂的方式与现场播放的环境音,也旨在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摄影美学,以期打开更开阔的讨论视野。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2月31日。

 人民公园

 成为艺术家创作灵感源泉

 在成都的摄影展热闹,在厦门,昨日开幕的2015集美X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上,“人民公园计划”展览同样引来影像艺术界的关注。木格、张克纯、张晋、陈萧伊、陈秋林、张晓、冯立等成都影像艺术家以人民公园为灵感源泉,在人民公园内创作的影像作品,向观众传递富有成都特色的文化。

 成都的“人民公园”是中国最早的公园之一。成都人民公园里的茶馆和掏耳朵手艺人是一代代成都人的记忆。据了解,由刘杰担任策展人的“人民公园计划”,以成都的“人民公园”作为工作的空间场域蓝本,生活在成都的影像艺术家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成都人民公园的现场,完成他们各自的表达和回应。这些表达和回应是现场的、即时的反应、瞬间的凝固、闪乱的切片……作品集中展现了成都影像艺术的实力。

 成都影像艺术

 成为收藏热门

 虽然影像艺术品相对于绘画作品而言有复杂性,具有不可回避的缺陷,但不可否认,目前影像艺术形式已被不少海外艺术机构和画廊看好,纷纷将收藏目标锁定影像艺术领域。影像艺术渐成继架上绘画、装置之后,收藏界的后起之秀。艺术家邱黯雄认为,“海外学术机构更多地从艺术形态和艺术学方面考虑来收藏作品,他们会选择较多的影像作品。在当代艺术领域,影像艺术无法忽略。”

 “说到影像艺术,就不得不提到成都力量。他们与成都架上绘画群体一样,实力在国内位居前列。”著名艺术评论家陈默介绍说,善于将区域经验和历史典故转化为当代问题的切入点的汪建伟、将水墨融入动漫影像的邱黯雄、青年新媒体艺术代表人物陈秋林等组成的成都影像艺术群体,在国际各类艺术展频繁亮相、拿奖,越来越受关注。成都影像艺术家的作品不仅受到学术界认可,更赢得海外收藏界追捧。邱黯雄的装置影像作品《为了忘却的记忆》在北京一画廊首次展出,并有幸入选第39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在巴塞尔艺博会中成功售出的大型装置作品。国外画廊也早在前几年就看好陈秋林的潜力,与其签约并全权代理其视觉影像作品。在刚刚结束的2015上海佳士得秋拍上,陈秋林的摄影作品超估价3倍多成交,创个人的拍卖纪录,其最终成交价16.25万元。

 “成都叙事”

 成为艺术标签

 成都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基地之一。在架上艺术蓬勃发展同时,影像艺术也异军突起。业内专家解释道,架上艺术与影像艺术本质上是相通的。成都的当代艺术家大多是四川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四川美院的影响主要是在绘画领域。影像艺术家在没有学院依托的生态下,决定了成都影像艺术具有显著市井特点。

 和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都市题材作品不同,成都艺术家在作品表现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入某种民俗乡土或者市井怀旧因素,一些作品甚至可进入民俗人类学考察视野。在表现语言和材质运用上,成都艺术家少有学院束缚,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强,成都当代艺术的这些原发性艺术创作动力,经过理论梳理和整合,转化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成都叙事”风格。正是这种特色鲜明的作品“标签”,令成都影像艺术独树一帜。本报记者 王嘉


0

联系我们| 联合会简介| 关于我们| 招聘信息| 合作招商|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协作单位|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蜀ICP备13016095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