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四川艺术节·2015四川藏戏创新与发展系列活动综述
弘扬传统文化 绽放藏戏风采
——首届四川艺术节·2015四川藏戏创新与发展系列活动综述
首届四川艺术节·2015四川藏戏创新与发展系列活动日前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功举办。图为与会专家参加研讨活动。
日前, 首届四川艺术节·2015四川藏戏创新与发展系列活动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功举办。来自四川、甘肃、西藏等省市艺术研究所、高等院校、剧团的知名藏戏专家、戏剧理论家、民俗学研究者以及阿坝州相关藏剧团创编人员共50多人参加活动。这次活动由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联、阿坝州政府指导,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四川省戏剧家协会、阿坝州文广新局、阿坝州文联主办,阿坝州创办承办。本次活动分藏戏创新与发展研讨、藏戏展演、藏区采风三个板块进行,均取得较好实绩。
一、四川藏戏研讨。
四川藏戏创新与发展研讨会由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室主任、一级编剧丁鸣主持。到会的藏、汉专家代表,围绕“藏戏的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就四川藏戏的起源、发展成就、艺术特点、四川藏戏近年来的衍变、藏戏与藏民族文化研究现状,藏戏如何表现并融入当代农牧民生活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阿坝州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巴桑首先介绍了阿坝州藏戏在今天的生存情况。专家、学者们肯定了四川藏戏近年来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对藏戏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积极展望。西藏民族大学李宜教授建议藏戏传承与发展要彰显个性特色、要明晰哪些该继承、哪些该发展、藏戏的创新重在解决内容的创新、加入非遗保护范畴、申报国家剧团等。四川大学教授李祥林认为,四川藏戏的全国关注度还很低,且四川藏戏的地域特色也无法被西藏藏戏完全覆盖,他希望在座学者盯住眼前、盯住西部,把四川藏戏研究成果做成全国一流的学术水平。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原主席、研究员廖全京从生态学角度,论述了藏戏的核心精神——藏民族对大地的敬畏、藏戏非人类中心意识的表现、藏戏的善恶分明犹如大自然的光明与黑暗有强烈的对比等等,他建议藏戏新创剧目一定要继承好这种生态价值观。阿坝州原创办主任马成富对四川藏戏的发展细节提出了建议。福建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李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她的课题成果《安多南木特藏戏音乐的本体研究》。若尔盖文化馆馆长易生对若尔盖藏戏传统现状发展、藏文教育以及藏戏表演作了介绍。阿坝州编译局阿根介绍了嘉绒藏戏发展情况。壤塘县佛教协会会长、州级藏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俄旺旦真活佛对藏戏的起源、发展以及取得成果和现在面临的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甘孜州创办主任尹玲对甘孜州的巴塘藏戏团、德格藏戏团、理塘藏戏团、甘孜藏戏团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作了介绍。甘肃民族文学院多杰智东认为藏戏研究应立足藏文母语才更为真实。阿坝州文联副主席庄春晖、若尔盖县藏戏团编剧尕让等先后发言,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四川藏戏的艺术特质、源流衍变、音乐差异、民风民俗融合等方面作出阐述。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余开元畅谈了对藏戏的感受。四川省文化厅原副厅长严福昌谈到了这些年主编四川傩戏、四川少数民族戏剧、四川藏戏等书目的情况,也谈到了包括四川藏戏在内的全省地方剧种应在保护特色基础上发展创新,希望四川做出异于西藏藏戏声腔表演的精品剧目。最后,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刘宁作为主办方之一对与会专家、承办工作人员及演职人员的感谢,也提出了四川藏戏表演更上层楼、四川藏戏进校园的期望。丁鸣主任作了总结。他说会议非常成功,专家、学者们对藏戏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展开了深入、细致、全面的讨论与交流,将有助于四川藏戏的创新与发展。他强调,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从人民中来,回到人民中去,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表现与表达我们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其艺术生命力才永不会枯竭。
二、四川藏戏展演。
藏戏展演
阿坝州雪山草地间有许多活跃在广大农村牧区的民间戏剧歌舞表演团队,以“南木特”藏戏最受欢迎,而“南木特”藏戏多从安多藏区流传而来,所以多以历史上的吐蕃国王或者高僧大德的生平事迹为表演题材;同时,藏戏几乎与宗教相关,是众多不同内容宗教仪式的外延。而宗教是藏族精神文化的中枢,政教合一制度的发展,本属于寺庙或宗教界的藏戏祭典、祈愿,随着宗教与社会的互相渗透,变得民众化、世俗化了。本次活动调演的两大藏戏《赤松德赞》(俄旺旦真编导、壤塘县巴拉藏戏团演出)和《草原上的太阳》(若尔盖县藏戏团尕让编剧,当地农牧民演出)就是南木特藏戏民众化的典型示例。
藏戏《赤松德赞》讲述了吐蕃藏王赤松德赞继位后新修桑耶寺时与邪妖恶怪斗争的情景,最终皈依佛法、惩治妖魔的故事,该剧借藏王的自我救赎表达皈依佛法是藏民族的生活取向和价值依托。该剧糅合了甘南拉卜楞寺藏戏的表演方法,以寺院法乐器鼓、钹等作为伴奏乐器,宗教音乐强化着这种表达氛围。相比《赤松德赞》,《草原上的太阳》更民俗,更生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剧中人物由神的宣扬到人的赞美。该剧为藏族文化传承与发扬者罗让尼玛大师圆寂25而作的现代藏戏,以尼玛大师生前的几件功德事迹,如传道授业、开办学校、资助教学等,表现了一个“草原上的孔夫子”、“草原上的太阳”、“妙音莲花盛开的尼玛”集众多美誉的、活在百姓身边的英雄。二是演出团队由专业僧徒到群众牧民,由此融入的当地牧民特有的表演元素,如锅庄舞蹈动作,格萨尔说唱艺术,耍坝子等,使得它不同于其他藏区的藏戏,也和原本的安多藏戏迥然相异,成为了独具四川藏族牧区浓厚特色的戏剧剧种,让人印象深刻。三是演出地点由寺院剧场回归露天草原。在这里,人和大自然极其和谐,不必要求你我共存,就已经互有你我。两台藏戏反映了阿坝一带南木特藏戏沿袭传统文化、凝聚族群稳定的一个发展侧面。
三、四川藏区采风。
采风活动
7月22日至25日,由藏区内外部分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组成的“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藏戏创新与发展系列活动采风团”一行20多人深入红原、若尔盖考察采风,旨在挖掘阿坝藏区生态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历史地域文化。采风团在阿坝州创办、若尔盖县文化馆等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在红原瓦切的月亮湾、日干乔大沼泽、巴西会议遗址、求吉红军长征纪念碑考察了红色文化,向红军长征80周年纪念敬礼;在九曲黄河第一湾考察了黄河文明;在藏传佛教达扎寺书院考察了藏传佛教传承情况;在热尔大草原、花湖湿地感受安多游牧文化等。除此之外,艺术家们还品味了红原的瓦切黄河鱼、牧区农区特色藏餐,还收到了若尔盖县图书馆馆长易生送的《天边的若尔盖——若尔盖60年发展》图册等,视听嗅味触全面感受藏区文化,留下极深的印象。艺术家们纷纷表示今后会更多关注四川藏区特别是藏戏的发展,并会积极撰文、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作品。本次系列活动也是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落实和践行省委宣传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之一,活动组织创作的藏戏文本、研讨会论文及采风形成的文章,将由剧目工作室编辑的《戏剧家》杂志发表或结集出版。
因四川藏戏艺术地位特殊,四川省文化厅和四川省文联两家主办单位都非常重视本次活动。四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窦维平曾多次就筹备进程作出具体指示,并派出颇具实力的民俗研究专家参加活动。而四川省文联方面,多位领导、专家、剧作家全程参与了活动。这次活动互动积极,领导专家们就四川藏戏的地位和价值以及保护与继承、创新与发展的方向等方面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四川藏戏流布的阿坝州、甘孜州兴许会将此活动轮流承办下去,向全川、乃至全国人民展示四川藏戏的独特魅力。相信这次活动的影响将在不久的将来显现出来。